农发行淄博市分行是全市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行的正确领导下,我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支持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截止2009年3月末,全市农发行累计发放各种支农贷款30.1亿元,其中:发放政策性及准政策性贷款16.5亿元,发放中长期农业基础设施贷款6.8亿元,累计签发承兑汇票3.9亿元,信贷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有力的支持了全市农村经济的持续有效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职能,重点抓好粮棉油购销业务。仅2008年就发放市县储备粮贷款1.22亿元,调控粮贷款880万元,市县储备油贷款3718万元;累计发放棉花贷款1.68亿元,支持收购棉花9.57万担、棉籽253万担,为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二是积极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2008年发放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小企业、农业科技贷款6.22亿元,其中新增贷款企业5家,发放贷款8400万元。截至年末,贷款企业已达22家,占用我行流动资金贷款余额6.25亿元,主要涉及食品加工、纺织、造纸、皮革等十几个行业。三是大力支持我市新农村建设。2008年新增全市农村路网项目贷款3亿元。目前,我行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余额已达68160万元,绝对额列全省农发行系统第二位。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农发行周村区支行审时度势,紧密结合本区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经营特点,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职能作用,适时发放支农资金,取得了较好效果。淄博兰雁集团公司作为大型纺织出口创汇加工型企业,面对的冲击和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为此该行及时组织客户人员对其原材料收购、生产加工、销售渠道、库存积压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在掌握其生产、销售正常条件下,充分利用现代银行预警信息管理手段进行风险防控,在效果明显的基础上,该行没有压缩贷款规模,提前收回贷款,而是继续给予信贷支持。为提高经营效益,弱化风险,兰雁集团公司提出了“出口业务保持稳定,加强品牌运作,扩大内需市场,坚持国际国内二条腿走路”的市场营销方针,及时调整营销方式,同时与北京各峻咨询公司开展了品牌推介业务工作,并通过市政府各方面引导,近期已与山东银座集团和德百集团做好了对接,利用国内商业营业网络,产品进入大型商业区。今年1-2月份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98亿元,出口创汇增加12%,销售收入主要来源国内市场,有效规避了金融风险,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该企业开展了为国内服装厂商贴牌加工服装业务,目前企业己接到年度服装订单的80%。虽然今年订单交货时间与去年同期相比呈现出短期交贷变化的趋势,但从总体看,该企业正向集团性、跨地区性全方面发展。
临淄区支行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和信贷杠杆作用,贷款3000万元积极支持淄博清田农膜有限公司农膜生产,有利地支持了春耕,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该行及时派出信贷营销人员对该企业做深入细致的调查、评估,了解到该企业产品用途广泛,如棉花、蔬菜、黄烟、花生等需用量大,国内市场潜在能力强,具有发展的巨大空间。而该企业的产品质优价廉,主要依靠国家特大型石化企业,原材料充足、来源近、运输条件便利、运费少,再加充分利用驻地石化企业退休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成本核算与其他地区相比竞争潜力大,且产品供不应求。根据清田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调查掌握的实际信息,经报上级行批准,该行先后发放信贷资金3000万元,解决企业燃眉之急,促进企业产品做大做强,提高产量多出优质品,为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增强了活力。2008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4609万元,实现利润2580万元,利润较2007年增长10.8%,同时带动临淄区8万余种殖户增收,户均增收1560元。
沂源县支行积极支持该县林果业发展。沂源大华永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该行贷款支持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自2008年起,该行及时对企业发放贷款400万元,支持其购销规模不断增加,盈利水平提高明显,“大华”品牌的果品远销海内外。截至08年末,公司已在韩国、泰国、新加坡以及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上海、广州等国内大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络,与国内外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联系。为更好的引导果农生产绿色无公害果品过渡到绿色有机果品,提高果品质量、增加果农的经济收入走共同致富的道路,公司组织广大果农成立了沂源联大果品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发展合作社社员290多人。合作社在全县12个乡镇, 251个村发展了3万多个林果种植带头户,通过与农户种植合同的签订,初步建起了自己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亩果园,主要种植红富士苹果、中华寿桃等高档水果,预计年产6000-8000吨。该合作社按照技术管理、农资供应、包装入库、品牌销售四统一的要求 ,指导果农从果树的开花到果品的采摘等环节的管理,努力使果品质量达到卫生质量“双百”标准,即清洁、无菌、果品合格率100%;由于合作社对果农技术指导及时,果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仅此一项就可增加果农收入1500余万元。
(供稿:刘平 郑毅民)